三论 → 三論

三论 → 三論
﹝各出本論﹞ 〔一、 百論〕, 僧肇法師云: 佛入滅後八百餘年, 外道紛然, 異端競起, 邪辯逼真, 殆亂正道。 有提婆菩薩乃作斯論, 所以防正閑邪, 大明於宗極者矣。 論有百偈, 故名百論。 (梵語提婆, 華言天, 龍樹弟子也。 ) 〔二、 中論〕, 中論即觀論也。 僧叡法師云: 論有五百偈, 龍樹菩薩之所造也。 以中為名者, 照其實也; 以論為稱者, 盡其言也。 實非名不悟, 故寄中以宣之; 言非釋不盡, 故假論以明之也。 蓋因修行之人, 內心滯惑, 或生於倒見, 或執於偏悟, 故作此論, 折之以中道之理, 令二邊之相, 即真俗之不二, 故名中論。 (二邊者, 即空、 有二邊也。 真、 俗者, 即真諦、 俗諦也。 ) 〔三、 十二門論〕, 十二門論, 亦龍樹菩薩所造也。 而言十二者, 總眾枝之大數也。 門者, 開通無滯之稱也。 論者, 欲以窮其源, 盡其理也。 故始自觀因緣門, 終至觀門, 總有十二。 其中所明, 則有無兼暢, 事無不盡, 理無不備, 故名十二門論。 (十二門: 因緣門、 有無果門、 緣門、 相門、 有無相門、 異門、 有無門、 性門、 因果門、 作門、 三時門、 生門也。 )
* * *
中論、 十二門論、 百論。 中論因申明大乘中道實相之理, 故名中論, 為龍樹菩薩所造; 十二門論因申明十二個法門, 故名十二門論, 也是龍樹菩薩所造; 百論本來是二十品, 因每品各有五偈, 依其偈數故名百論, 為龍樹之弟子提婆菩薩所造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